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自治条例

时间:2024-07-09 00:40:46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399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自治条例

青海省人大常委会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自治条例
青海省人大常委会


(1989年5月19日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1989年9月2日青海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批准)


第一条 本条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结合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特点制定。
第二条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以下简称自治县)是青海省民和地区回族土族实行区域自治的地方。
第三条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和自治县人民政府。
自治机关行使县级国家机关的职权,同时行使自治权。
自治机关设在川口镇。
第四条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领导和团结全县各民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把自治县建设成为民族团结、经济繁荣、人民富裕、民主文明的民族自治地方。
第五条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维护国家的统一,保证宪法和法律在本地方的遵守和执行,把国家整体利益放在首位,积极完成上级国家机关交给的各项任务。
第六条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根据本县的情况,在不违背宪法和法律的原则下,采取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加速本县经济、文化建设事业的发展。
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指示,如有不适合自治县实际情况的,自治机关报经该上级国家机关批准后变通执行或者停止执行。
第七条 自治县的各民族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自治机关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保障各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的权力,保障建设和改革的顺利进行。
自治县的一切工作部门和工作人员,必须接受人民的监督,廉洁奉公,全心全意为各民族人民服务。
自治县的老人、妇女和儿童的合法权益,受法律的保护。
第八条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坚持对各民族公民进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教育;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艰苦奋斗、遵纪守法的教育,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各民族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第九条 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是自治县的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它的常设机关是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中,回族土族公民所占比例,应与其人口比例相适应,其他民族也应有适当名额。
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应当有回族土族公民担任主任或者副主任。
第十条 自治县人民政府是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是县级地方国家行政机关。
自治县人民政府的组成人员中,回族土族公民所占比例,应逐步做到与其人口比例相适应。
自治县县长由回族或者土族公民担任。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所属工作部门的领导成员中,应配备一名回族或者土族人员。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所属工作部门的干部中,应尽量配备回族土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人员。
第十一条 自治县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领导成员和工作人员中,应当有回族土族人员。
第十二条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根据社会主义建设需要,采取多种方式和途径,从当地民族中,特别是从回族土族中大量培养、选拔、使用各级干部、各种专业人才和技术工人,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并且注意在少数民族妇女中培养各级干部和各种专业技术人才。
第十三条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回族土族和其他少数民族职工的培训工作,使在职的高中以下文化程度的职工,达到高中以上文化水平。
自治机关优先选送在职少数民族干部到各级各类学校进修,掌握和更新专业知识。
自治机关鼓励和支持自学成才,为自学成才创造必需条件,对于职工中自学成才的人员,给予奖励,合理使用,享受相应的待遇。
第十四条 自治县的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在招收人员时,优先招收当地少数民族人员,各少数民族人员所占的比例,一般应不少于其人口比例,并且可以从农村少数民族知识青年中择优招收,特别要注意招收女青年。
自治机关在少数民族青年中招收人员时,适当放宽录取条件。
自治机关根据上级国家机关的规定,对县属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自然减员的缺额,自主安排补充。
上级国家机关隶属的在自治县境内的企业事业单位,在招收人员时,应当优先从当地招收。
第十五条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采取优惠措施,从县外引进各类专业人才。
自治机关积极改善各类专业人员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对在贫困边远山区工作的给予优惠待遇。
第十六条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在国家计划指导下,结合本县的特点和需要,自主地安排和管理本县的经济建设事业。
自治机关实行以农业为基础,乡镇企业为重点,农林牧综合经营,农工商协调发展的方针。
第十七条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重视粮食生产,积极扶持和引导农民增加农业投入,改善生产条件,注重科技开发,增强耕地肥力,发挥灌溉农业效益,提高旱作农业水平,保障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地发展。
自治机关依据农业区划,在黄河、湟水沿岸建立瓜果、蔬菜生产基地;在山区种草种树,兴牧促农,建立农区畜产品生产基地。
自治机关继续实行和完善以家庭经营为主的联产承包责任制,支持各种专业户和联合体不断扩大经营规模,向商品化、专业化、社会化发展。
第十八条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加强土地管理,严格控制城乡建设用地,禁止荒废和破坏耕地的行为。承包地和自留地,非经批准,不得改作非农业生产用地。
自治机关经过统一规划,鼓励集体和个人开发土地资源,谁开发谁使用,允许继承和依法转让。
自治机关依法审批需要征用或占用的耕地、林地、草场和荒地、荒滩。
第十九条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坚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的原则,采取适地适树、管造结合的办法,开展林业生产建设和小流域治理,积极营造水土保持林、薪炭林、经济林、用材林和农田林网,保护好水源涵养林,提高森林覆盖率。
自治机关加强护林防火工作,严禁乱砍滥伐和毁林开荒,禁止在幼林地和封山育林区放牧。
自治机关对林业生产建设实行国家、集体、个人多种经营形式,宜林的荒山荒地,可以承包给集体或个人种草种树,谁种谁有,允许继承和转让。
自治县境内的国有林,由自治县统一经营。分散的小片国有林,可以承包给集体或个人经营。
第二十条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对畜牧业生产实行家庭饲养为基础,基地建设为重点,适度规模经营为途径,以草兴牧,草畜同步发展的方针。
自治机关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分别建立奶牛、小尾寒羊、半细毛羊等商品生产基地,非禁猪民族聚居区也要建立肉猪生产基地,不断完善畜牧业生产服务体系,推广科学养畜,努力提高总增率和商品率。
自治机关允许畜牧业生产专业户、联合体在承包地种植优良饲草、饲料;宜牧的荒山荒地,可以承包给他们长期使用和建设人工草场。
第二十一条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依据本地资源优势,优化产业和产品结构,发展原材料工业、建材工业、建筑业、农牧产品加工业和采矿业,积极发展出口创汇产品的生产,使工业生产尽快形成为全县的经济支柱。
自治机关欢迎外地国营、集体、个人和国外客商来本县合资或独资开发自然资源,兴办企业。对于开发性项目,在场地、服务设施、税收政策、利润分成等方面给予优惠;在生活供应、子女入学和就业等方面一视同仁。
第二十二条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根据积极扶持、合理规划、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方针,在发展县办企业的同时,积极支持乡镇企业、联办企业和个体企业的发展,组织劳务输出,倡导异地办企业。允许外出经营人员保留户口,保留承包地。
自治机关依法保障县办企业、乡镇企业和个体经营者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对贫困地区新办的乡镇企业,从技术、信息和管理等方面给予帮助,在资金、物资和税收等方面给予照顾。
第二十三条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支持上级国家机关在自治县开发资源,兴办企业。这些企业应作出有利于自治县经济建设的安排,照顾自治县的利益和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尊重自治县的自治权,接受自治机关的监督。
上级国家机关在自治县所办企业交纳的税金,要给自治县返还一部分。返还给自治县的部分,不列为自治县的财政包干基数,不抵减上级补贴,作为自治县发展经济建设的专项资金,由自治县自行安排使用。
第二十四条 自治县的商业、供销和医药企业实行民族贸易体制,享受国家对民族地区贸易企业的各种照顾。
自治机关按照民族贸易的特点,建立以国营商业为主导的多种经济成份,多种经营形式的流通体系,为农村发展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提供服务。
自治县的粮油及其它农副土特产品,完成国家收购任务后,可以自由购销。
自治机关积极组织对外贸易。自治县所得外汇,自主安排使用。
第二十五条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基础设施先行的方针,加强县城和农村集镇建设,逐步地把川口地区建设成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把农村集镇建设成为区域性的中心。
集镇建设本着群众集资为主,就地改造为主的原则进行。县城和农村集镇范围内各种建筑物的定点、选址,坚持统一安排。严禁擅自乱建、妨碍交通、影响市容和损坏公共设施的行为。
第二十六条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发展交通、邮电事业,加强公路、乡村道路和邮电通讯设施的改造、建设和维护。
自治县的公路客货运输实行国家、集体、个人多种经营方式,坚持统一管理,鼓励正当竞争。
第二十七条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依法管理和保护境内的耕地、草场、森林、矿藏、水流、野生珍稀动植物等自然资源,禁止任何组织或个人利用任何手段侵占和破坏。对可以由本县开发的自然资源优先开发利用。
第二十八条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本着自力更生与国家扶持相结合的原则,加强扶贫工作。
自治机关重视贫困地区的科学技术普及工作,增强科技脱贫能力,不断开辟新的生产门路。
自治机关设立扶贫周转资金,扶持贫困地区和贫困户利用本地资源,开展多种经营,发展商品经济。也鼓励他们下山离乡,走易地致富之路。
自治机关对特贫户实行积极扶持、限期脱贫的政策,对无依无靠、失去劳动能力的老弱病残人员实行社会保障。
第二十九条 自治县的财政是一级地方财政,是青海省财政的组成部分。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自主地安排使用属于本县的财政收入,对各项开支标准、定员、定额,根据国家的规定和本县的实际,制定补充规定和具体办法,报经上级国家机关批准后执行。
自治县享受国家对民族自治地方的优待。自治机关对上级国家机关扶助自治县发展经济文化建设事业的专用资金、临时性的民族补助款、支援不发达地区发展资金和扶贫经费,除特定项目外,在不改变资金使用性质的前提下,可以调整和选定项目。
第三十条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在执行财政预算过程中,自行安排使用收入的超收和支出的节余资金。
第三十一条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在执行国家税法时,除由国家统一审批的减免税收项目外,对属于县财政收入的某些需要从税收上加以照顾和鼓励的,报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后,予以减免。
第三十二条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本县实际,决定教育规划、学校设置、学制、办学形式、教学内容、教学用语和招生办法,进行教育教学改革。
第三十三条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自主地发展民族教育,认真普及初等教育,逐步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发展职业技术教育,重视幼儿教育,做好成人教育,积极扫除文盲。
第三十四条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设立民族中、小学。对于贫困地区和边远山区的少数民族学生和汉族贫困户的学生,酌情减收或免收课本费、学杂费。
自治机关在使用本民族语言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逐步开办学前班。
自治县的中等专业学校,对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和边远山区的考生,适当放宽录取条件,实行定向招生,定向分配。
第三十五条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采取多种措施稳定和扩大教师队伍,加强师范教育和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素质。
自治机关提倡和发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保障师生的人身权利。
第三十六条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重视智力投资,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和教学设施。自治县教育经费的增长比例要高于县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并使在校学生人数的平均教育费用逐步增长。县财政的机动财力要有一定比例用于教育事业,所征收的教育事业费附加,应全部用于教育,
乡(镇)财政超收部分应主要用于教育。
自治机关鼓励企业事业单位、集体经济组织、群众团体和其他社会力量兴办学校或捐资助学。各级各类学校都要创造条件,开展勤工俭学活动。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挪用、截留和扣减教育经费,不得以任何借口侵占学校的场地、房屋和设备。
第三十七条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努力发展科学技术事业,决定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加强科学研究、科技推广和情报信息网络建设,发挥科普协会等群众科技组织的作用,奖励发明创造和推广应用科学技术有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
自治机关鼓励科技人员到生产单位从事各种形式的承包活动。
第三十八条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发展具有民族特点的文学、艺术、体育、广播、电影、电视等文化事业,开展考古工作,收集、发掘、整理、研究民间文化艺术遗产,鼓励文艺工作者和民间艺人进行民族文艺创作,广泛开展群众性的业余文化体育活动。
自治机关保护广播、电影、电视等文化设施,保护文物古迹,严禁非法挖掘古墓葬。
第三十九条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实行面向基层,预防为主,中西医结合的方针,积极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的建设,做好卫生防疫、疾病治疗和妇幼保健工作。
自治机关鼓励集体、个人按照国家规定开办医疗诊所和药店。
第四十条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保护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改善城乡卫生条件,采取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防止环境污染和其它公害,谁污染谁治理。
第四十一条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积极开展计划生育工作,鼓励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严格控制人口自然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第四十二条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保障县内各民族都享有平等权利。
自治机关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
自治机关在维护民族团结的斗争中,要反对大民族主义,主要是大汉族主义,也要反对地方民族主义。
自治机关坚持进行民族政策和民族团结的教育,教育各民族的干部和群众互相信任,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尊重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共同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
自治机关保障县内民族乡和散居的其他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帮助他们发展经济、文化事业,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自治机关在处理涉及本地各民族之间的问题时,本着有利于安定团结的原则,与他们的代表充分协商,妥善解决。
第四十三条 自治县的自治机关全面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保障各民族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

自治机关加强宗教场所的管理,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工作秩序和生产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以及干预行政司法和婚姻家庭的活动,不准恢复已被废除的封建特权和压迫剥削制度。
自治县内的不同宗教之间和不同教派之间,要坚持互不干涉、互相尊重、有利于团结的原则。自治机关在处理涉及本地区不同宗教之间和不同教派之间的问题时,外地宗教势力不得干扰。
自治县内各宗教团体应协助自治机关贯彻执行宗教政策和其他政策,向信教群众进行爱国守法教育。
自治县的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
第四十四条 每年11月6日为自治县成立纪念日。
第四十五条 本条例经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通过,报青海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于1989年12月1日起施行。
本条例由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负责解释。



1989年9月2日

铁路客货运输统计规则

铁道部


铁路客货运输统计规则

1990年10月1日,铁道部

第一章 总 则
第1条 客货运输统计,是铁路统计的主要组成部分,它反映旅客运输、货物运输完成情况,为国家了解国民经济和科学文化发展与交流情况,制定和检查交通运输发展计划及宏观调控与决策;铁路各级领导与有关部门经济承包决策,制定和检查客、货运输生产计划,运输收入、成本、清算收入(包括工资含量计算)与分配计划等经营计划;基本建设,更新改造,大修计划,长远规划等发展建设计划和指导工作提供依据。为了保障全路客、货运输统计的统计范围、口径、指标涵义、计算方法、报告制度和使用统计资料标准的统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统计法实施细则》和有关方针政策及铁道部《关于实施统计法和统计法实施细则的规定》等规章,特制定本规则。
第2条 凡铁道部管辖的铁路客、货营业站和客运段(列车段)的客货运输统计均按本规则办理;各级统计部门和使用客货运输统计资料部门,提供和使用统计资料均以本规则规定和统计口径为依据。
第3条 各级统计部门和统计人员的职责是负责贯彻执行《统计法》和本规则及有关规定,负责基层、基础工作的建设和检查指导,使基层、基础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充分发挥客货运输统计的信息、咨询和监督职能作用。
第4条 各单位领导,要加强对统计工作的领导,切实支持和维护《统计法》等有关法规和本规则赋予统计机构人员的职权,保证客货运输统计工作按本规则规定准确、及时完成。
第5条 为了适应生产建设的发展和加强生产经营管理工作对统计信息量日益增长的需要,要加速统计手段现代化建设进程。客货运输统计要研究、试点和实现统计信息共享,数据的搜集要向信息源点延伸,有计划地建设车站、铁路分局、铁路局和铁道部四级传输网络,努力实现客货运输统计资料的搜集、传输和处理的网络化。

第二章 统计范围
第一节 营业运输统计范围
第6条 旅客统计范围是指在铁道部管辖的铁路营业线、临时营业线上的车站和乘降所购买客票乘车的旅客及在旅客列车上和到站补购客票的旅客。
第7条 行李、包裹统计范围是指在铁道部管辖的铁路营业线、临时营业线上的车站按营业手续运送的行李、包裹。
第8条 货物统计范围是指在铁道部管辖的铁路营业线、临时营业线上的车站按营业手续使用运用车(包括企业自备和租用车)运送的一切货物,包括:
一、自站办理承运的货物(包括免费回送货主的货车用具和加固材料)。
二、国境、新线、地方铁路分界站,由国外、新线、地方铁路接运的货物。
三、不同轨距的倒装站,由不同轨距倒装的货物。
四、港口站由水路接运的水陆联运货物。
第9条 下列运输不在营业运输统计范围之内:
一、工矿企业、新建铁路、地方铁路内部运送的旅客、行李、包裹和货物。
二、新线、地方铁路分界站运往新线、地方铁路的旅客、行李、包裹和货物。
三、新线、地方铁路到达分界站的旅客、行李、包裹和货物。
四、新线分界站接运的通过新线的旅客、行李、包裹和货物。
五、持铁路通用乘车证乘车的旅客和持铁路乘车证乘车的人员。
六、按轴公里计费的,由企业机车牵引的企业车辆或企业租用的车辆装运的货物。
七、填制货票的游车。
八、货物运至到站后,未进行装卸作业,重新制票运输的货物。
第10条 旅客退票
旅客购买客票后因故在发站退票,根据退票报告在当月资料中剔出。
第二节 统计结算时间
第11条 旅客运输统计结算时间为24点。货物运输统计结算时间为18点。

第三章 统计项目和统计指标
第一节 统计项目
第12条 货物品类。货物品类是根据货运单据中所记载的货物名称,按铁道部颁发的《铁路货物运输统计品名分类表》查定。一张货票记载数种品名时,按其重量最多的货物确定,如只有一个重量时按第一个品名确定。
铁道部颁发的《铁路货物运输统计品名分类表》是根据全国情况编制的,由于各地区经济情况不同,货物名称不一致和新品名不断产生,各铁路局可按货物的“自然属性”分类的原则,补充具体品名,报部计划司审定后实行。
第13条 运送里程
一、旅客和行李、包裹运送里程。是根据客运统计原始单据中记载的发、到站和经由,按《铁路客运运价里程表》查定。轮渡按20公里计算。
二、货物运送里程。是根据票据上记载的发、到站和规定的经由,按《铁路货物运价里程表》查定。轮渡按100公里计算。
三、对各铁路局自局开办的临时营业线和乘降所,按本局公布的里程查定。
第14条 客货运输经由
一、旅客、行李、包裹的运输经由,按票据上记载的经由确定。
因自然灾害和行车事故造成旅客列车改变径路时,可根据调度命令按实际径路调整经由。
二、货物运输的经由,按下列原则确定:
(一)货票上注明运送经由的,按注明经由确定。
(二)对按铁道部《全国铁路车流特定径路》规定运输的货物,按特定径路确定。
(三)为了充分利用铁路线路能力,铁道部规定分流运输时,按规定径路确定。
(四)对按铁路局管内特定径路运输的货物,根据有关文件确定。
(五)除以上四项外,均按最短经由确定。
(六)下列货物运输可调整其经由:
1、由于自然灾害和行车事故,铁道部(对直通运输)或铁路局(对管内运输)以调度命令改变原运送径路时,可根据调度命令按实际径路调整。
2、未按本条二款(二)、(三)、(四)项规定径路运输的违流货物,可在分界站或适当车站建立“违流重车登记表”,有关局根据登记资料核实、协商后,按实际径路调整。
第15条 发到站。为客、货票据上记载的营业车站;整车分卸货物的到站是票据上记载的最终到站;由水路接运或向水路移交的货物,为办理货物接运或移交的车站,铁——水——铁联运时,发送、到达各按两次计算;由国外、新线、地方铁路接运或向国外、新线、地方铁路移交的旅客、货物,为办理接运或移交的车站。
变更到站的货物,为货票丁联上的新到站。
第16条 省、市、自治区。是根据各营业站所隶属的省、市、自治区划分。国家规定的计划单列市,应包括在所属省、自治区内,另以其中数单独表示。
第17条 运输种别。是对旅客、行李、包裹、货物运输过程的分类。
一、管内运输,是在铁路局管内,不经过他局线路所完成的运输。
二、直通运输,是经过两个及两个以上铁路局完成的运输。直通运输又分为:
(一)输出——发往他局,或虽发往自局,而在运输过程中必须经由他局的运输。
(二)输入——发站属于他局,或虽属自局,但在运输过程中须经由他局而到达自局管内的运输。
(三)通过——由邻局接入,通过本局再移交邻局的运输。
三、市郊旅客运输,是使用市郊客票的旅客运输(跨局的市郊运输按直通统计)。
第二节 统计指标
第18条 旅客人数
旅客人数统计指标,分为发送人数、到达人数、运送人数。它反映人民生活和文化交流对铁路运输需要的情况。并作为编制旅客列车运行图、配备客运服务人员和设备的依据。
一、旅客人数的计算
根据客运单据中所记载的人数计算(半价票按一人计算);往返客票按往返各一人计算;月、季票按实际乘车月份每月按往返各25人计算。
二、旅客人数指标
(一)旅客发送人数,是指在铁路各营业站和乘降所购买客票乘车及在列车内和到站补票的旅客人数,还包括由国外、新线、地方铁路接运的旅客人数。是考核车站、铁路局、铁道部完成旅客运输任务的重要指标。
全路旅客发送人数=各铁路局旅客发送人数总和+各局管内旅客人数+各局市郊旅客人数+各局输出(或输入)旅客人数。
铁路局旅客发送人数=管内各站旅客发送人数之和=管内旅客人数+市郊旅客人数+输出旅客人数。
(二)旅客到达人数,是各车站、铁路局旅客到达数量。
全路旅客到达人数=各铁路局旅客到达人数总和
=全路旅客发送人数
=各局管内旅客人数+各局市郊旅客人数+各局输入(或输出)旅客人数。
铁路局旅客到达人数=管内旅客人数+市郊旅客人数+输入旅客人数。
(三)旅客运送人数,是铁路局旅客运输的全部工作量,它包括自局旅客发送量和由外局接运的全部旅客运送量。
全路旅客运送人数=全路旅客发送人数。
铁路局旅客运送人数=管内旅客人数+市郊旅客人数+输出旅客人数+输入旅客人数+通过旅客人数。
第19条 行李、包裹重量
行李、包裹运输,是客运工作的一部分。行李、包裹重量,是按行李、包裹票据记载的实际重量。
第20条 货物重量
货物重量的统计反映铁路运输为国民经济服务及各地区物资交流的品种和数量的情况。作为制定货物运输计划,编制货物列车运行图和配备货运人员和设备的依据。
一、货物重量的计算
根据货运单据中记载的承运人确定的货物重量计算,无承运人确定重量时,可按托运人确定的重量计算,以公斤整理,合并后以吨为单位。
使用集装箱装运的货物,不另加集装箱自重。
自备集装箱空箱回送,统计其箱自重。
为编制和检查集装箱运输计划,加强对集装箱运输的管理,对使用的集装箱箱数和装运吨数单独统计和列报。集装箱箱数以10吨箱为1.0换算箱,其它吨位箱均折合换算箱上报。1吨箱为0.1箱,5吨箱为0.5箱,20英尺箱为2.0箱,40英尺箱为4.0箱。
回送空集装箱自重表
-------------------------------------------------
|箱 别|规定自重 | 箱 别 |规定自重 |
| |(公斤) | |(公斤) |
|--------|----------|----------|----------|
|1吨箱 |180 |20英尺箱|2,400|
|--------|----------|----------|----------|
|5吨箱 |900 |40英尺箱|3,500|
|--------|----------|----------|----------|
|10吨箱|1,600| | |
------------------------------------------------
二、货物重量指标
(一)货物发送吨数,是铁路营业车站承运货物的数量,是考核车站、铁路局及全路完成国家货物运输计划的重要指标。
除车站承运的货物外,还包括由国外、水路、地方铁路、新线接运的货物和不同轨距倒装的货物。
全路货物发送吨数=各铁路局货物发送吨数总和
=各局管内货物吨数+各局输出(输入)货物吨数。
铁路局货物发送吨数=管内各站货物发送吨数之和
=管内货物吨数+输出货物吨数。
省、市、自治区货物发送吨数=各省、市、自治区
隶属的营业站货物发送吨数之和。
(二)货物到达吨数,是营业车站、铁路局到达货物的数量。
全路货物到达吨数=各铁路局货物到达吨数的数量
=全路货物发送吨数
=各局管内货物吨数+各局输入(或输出)货物吨数。
铁路局货物到达吨数=管内各站货物到达吨数之和
=管内货物吨数+输入货物吨数
(三)货物运送吨数,是铁路局货物运输的全部工作量,它包括货物发送吨数和由外局接运吨数的全部货物运送量。
全路货物运送吨数=全路货物发送吨数。
铁路局货物运送吨数=管内货物吨数+输出货
物吨数+输入货物吨数+通过货物吨数。
第21条 周转量
铁路运输部门的任务就是运送旅客、行李、包裹和货物,使旅客、行李、包裹和货物移位,从而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上的需要,它的产品就是周转量。
周转量包括旅客、行李、包裹和货物的运送量及运送距离,既反映数量又反映质量。因此,周转量是铁路运输工作量的主要指标。
在铁路内部企业经营管理方面,周转量又是计算运输成本、劳动生产率、清算分配、工资含量、旅客平均行程、行包平均运程、货物平均运程、客货平均运输密度等指标的依据。
旅客周转量以旅客人公里表示,行李、包裹周转量以行李、包裹吨公里表示,货物周转量以货物吨公里表示。
一、旅客周转量
=旅客人数×发、到站间里程
铁路局旅客周转量=铁路局旅客运送人数×各
该在自局管内的运送里程。
二、行李、包裹周转量
=行李、包裹吨数×发、到站间里程
铁路局行李、包裹周转量=铁路局行李、包裹运
送吨数×各该在自局管内的运送里程。
三、货物周转量
=货物吨数×发、到站间里程。
铁路局货物周转量=铁路局货物运送吨数×各
该在自局管内的运送里程。
四、换算周转量
换算周转量=旅客人公里+行李、包裹吨公里
+货物吨公里。
第22条 旅客平均行程,行包平均运程和货物平均运程。以公里为单位。
一、旅客平均行程,是指平均每一旅客旅行的行程
=旅客人公里÷旅客人数。
铁路局旅客平均行程=旅客人公里÷运送人数。
二、行李、包裹平均运程,是指平均每一吨行李、
包裹运送距离
=行李、包裹吨公里÷行李、包裹吨数。
铁路局行李、包裹平均运程=行李、包裹吨公里÷行李、包裹运送吨数。
三、货物平均运程,是指平均每一吨货物的运送
距离=货物吨公里÷货物吨数。
铁路局货物平均运程=货物吨公里÷运送货物吨数。
第23条 运输密度
分为旅客运输密度和货物运输密度。是表示区间、区段或某条线路平均每一公里营业线所通过的客运量和货运量。它反映铁路线路能力利用程度,作为线路改造,制定路网规划的依据。
一、货物运输密度
(一)站间货物运输密度,是表示站与站间所通过的货物重量(吨数),分别按上、下行方向计算。
计算方法:按运行方向第一个站间的运输密度,是该线开始第一个车站所发送的货物吨数和接入经由该站的货物吨数之和;第二个站间密度,是将第一个站间密度加上第二个车站所发送的货物吨数,再减去到达该站的货物吨数。以下各站间运输密度依此类推。
(二)区段平均货物运输密度,是表示区段平均每一公里通过的货物重量,分别按上、下行方向计算。
计算方法:以站间密度乘以站间里程,得出吨公里,再将本区段各站间吨公里相加除以区段里程求得区段平均密度,以千吨为单位。
(三)铁路局平均货物运输密度,是表示铁路局每一公里营业线路通过的货物重量。
计算方法:铁路局货物吨公里除以铁路局营业里程。
(四)全国铁路平均货物运输密度,是表示全路平均每一公里营业线路通过的货物重量。
计算方法:全路货物吨公里除以全路营业里程。
二、旅客运输密度
其计算方法与货物运输密度相同。

第四章 原始资料
原始资料包括原始记录和基层原始统计表两个部分,是统计旅客、行李、包裹、货物发送量和周转量的依据。
第一节 原始单据
第24条 客运统计原始单据
客运统计原始单据填报方法,根据有关规定填记,其样式如下(略)。
第25条 货运统计原始单据
货运统计原始单据的填报方法按有关规定填计,其式样如下(略)。
第二节 基层原始统计表
第26条 售出常备客票报告(月份表)财收1—1(略)。
售出( )常备客票报告(年度表)财收—1。
该表由车站按有关规定编制和上报。
售出( )常备客票报告(月份表)(财收1—1略)。
售出( )常备票报告(年度表)(财收—1略)。
第27条 旅客补票统计表(客统报1略)。
本表分车内补票统计表和到站补票统计表。车内补票统计表由客运段(列车段)根据列车内填发的代用票或区段票填报;到站补票统计表由车站根据补票杂费收据填报。
本表只统计补售客票,不包括持客票旅客另补购的加快票、卧铺票和超高、丢失、变席、变径、越站等及不计算旅客人数的代用票。
本表为月报,于次月7日前报铁路局统计工厂。
旅客补票统计表(客统报1略)。
第28条 行李、包裹运输量统计表(客统报2)
本表由车站根据行李、包裹票填报,重量以公斤为单位。于次月7日前报铁路局统计工厂。
行李、包裹运输量统计表(客统报2略)。
第29条 市郊定期往返客票通知单
本通知单是作为返程发站统计市郊旅客发送人数的依据。发售站根据发售的市郊定期客票和往返客票填制,按月以书面或电报通知返程发站,并抄给本站所属和返程发站所属分局计统科、铁路局统计工厂。
市郊定期往返客票通知单(略)。
第30条 违流重车登记表
本表是铁路局分界站或指定站,对未按铁道部(或铁路局)车流特定径路运输的违流重车,根据货票进行登记,并与有关车站或分局核对,于次月3日前寄给铁路局统计工厂。
违流重车登记表(略)。
第三节 原始资料提供
第31条 客货运输统计所需要的原始票据资料,由财务部门和基层站、段提供。为了保证统计数据及时搜集、计算、汇总和及时向财务部门提供财务决算,以及客货运输收入清算分配的统计资料。要求:
一、财务部门应按旬向铁路局统计工厂移交客货原始票据资料。
对其具体移交日期、方法,由各铁路局财务、统计部门共同商定。
二、财务部门向统计部门移交的客货票据,应附票据整理报告(财收——4)。
三、财务和计统部门要共同保证原始单据的及时移交和资料完整,对迟交、漏交而影响统计报表上报和统计数字质量时,要查明原因报部。
四、计统部门在接收原始单据时,要确认资料的数量,并与票据整理报告(财收——4)核对。对统计完毕的票据资料,应按照商定办法及时完整地返还财务部门。
五、由基层站、段提供的原始统计表,应按本规则的有关规定上报。
第32条 财务部门或车站,如不以票据而以计算机软盘或网络传输方式向统计工厂提供统计数据时,必须保证所提供的数据与客货票据一致,所确定的统计范围和统计口径符合本规则规定。

第五章 客货直通统计资料交换
第33条 由于客货运输统计是以发送票据为统计依据,为了编制统计报表的需要,发送局必须对直通运输的有关资料,通过计算机网络向到达局和通过局进行交换。
第34条 交换项目
一、输入资料:
旅客为输入分界站、到站、到局、经由、人数。
行李、包裹为输入分界站、到站、到局、经由、公斤数。
货物为输入分界站、到站、到局、经由、品类、吨数和省、市到达总吨数。
二、通过资料交换:
为分界站的旅客、行李、包裹、货物(分品类)输出、输入和通过量。
第35条 交换日期
货物资料为次月11、12日。
旅客、行李、包裹资料为次月14日。
第36条 对发站属于外局的旅客资料应编制发送旅客交换表,于次月20日前,向发送局进行交换。发送局并入下月份资料内。
交换项目为发站、到站、经由、人数。

第六章 货物变更到站统计
第37条 整车货物发送后,发生变更到达站时,新到站应将到达货票(丁联)寄所属局统计工厂,计算变更后资料。
第38条 新到站所属局,按月整理填制“货物变更到站通知单”,于次月5日前寄原发送局统计工厂。
第39条 原发送局根据“货物变更到站通知单”,在当月资料中,将原发站至原到站资料减去,重新按新到站和经由计算,当月处理不了的,可以串月,但不得跨年度。
第40条 原到站与新到站,均属同一铁路局和行政区,不涉及其他局和行政区时,由变更局直接计算变更资料。
货物变更到站通知单(略)。

第七章 统计报表
第41条—第59条(略)。

第八章 统计咨询
第60条 统计咨询是统计的主要职能之一。在工作方面包括一次性统计调查(临时调查),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课题指导(包括有关重要统计技术业务及统计争议问题的研究解决)等方面统计服务工作。
第61条 一次性统计调查属于专题性的调查;调查方式包括全面、重点和抽样调查。为了更好地发挥统计咨询职能,研究和解决客货运输管理工作方面问题,可根据需要进行一次性统计调查。全路范围一次性统计调查,调查方案由铁道部制订和部署;铁路局一次性调查,调查方案由铁路局制订和部署。
第62条 调查统计分析,是统计的基本任务之一。客货运输统计要根据生产建设发展和加强生产经营管理工作需要,开展调查统计分析工作,充分发挥统计信息、咨询、予警作用。
第63条 有偿服务,根据《统计法》、《统计法实施细则》第十七条规定,在《统计法》和统计制度规定之外提供统计信息咨询,实行有偿服务。计偿数额可视工作量大小、使用价值和国家有关规定确定。

第九章 统计监督与统计监察
第64条 实行统计监督,是《统计法》规定的统计基本任务和主要职能之一。客货运输统计要根据统计调查和统计分析,对运输生产和经营管理情况进行统计监督,并对运输系统进行统计法规监督。
第65条 统计监察是对贯彻实施统计法规情况进行指导、检查、监督和查处统计违法行为。客货运输统计监察人员,要严格贯彻执行国家统计法规检查和铁道部铁路统计监察有关规定,认真搞好统计监察工作,保证统计信息、原始票据的准确性、及时性和科学性。有关单位、部门领导和人员,要保障统计监察人员依法进行统计监察工作的职权不受侵犯,对反映的问题和提出的处理意见,应及时处理,作出答复。

第十章 基层基础工作
第66条 车站、客运段(列车段)是客货运输统计的信息源点。基层基础工作是指其有关全部客货运输统计工作。基层基础工作建设,包括统计法制机制建设,专兼职统计人员责任制度建设;原始记录和统计报表的计算、填写、核对、报送(网络传输)等工作制度建设,使基层基础工作规范化、标准化。
第67条 车站、客运段(列车段)统计人员及有关人员的职责是宣传贯彻统计法规,根据《统计法》、统计规则、有关规程与规定,对客货运输票据及有关原始单据和统计报表,做到如实计算,填写、及时完整地上报。
第68条 车站、客运段(列车段)领导,要经常教育和检查有关人员正确地实行《统计法》和本规则及有关规定,对客货票据及有关原始单据和统计报表填写质量,以及及时完整地上报负全部责任。

第十一章 统计资料的管理
第69条 统计数据订正。基层站、段对各种票据、资料及报表报出后发现错误,必须以电报向铁路局订正。铁路局对各定期统计报表和交换资料报出或传出后发现错误,要及时订正或进行第二次传输。
第70条 客货运输统计报表和贮存在计算机内的统计数据,由统计部门负责管理和提取,计算机管理部门或其他单位未经允许不得从计算机内提取或对外提供。
第71条 统计资料的保管期限。各铁路局对计算机贮存统计资料的保管期限为两整年,如需要也可适当延长,各种年报统计报表长期保管。

第十二章 奖罚制度
第72条 各单位根据《统计法》、《统计法实施细则》和本规则及有关规定,制订统计责任制度,考核、评比、奖罚制度。对客货运输统计有重要贡献的和在评比成绩优异取得名次的单位领导和个人给予适当奖励(包括晋级)。对不认真贯彻执行统计法规、弄虚作假,给统计工作造成损失的,应给予适当处罚(包括罚款和行政处分)。

第十三章 附 则
第73条 本规则由铁道部计划司负责解释。铁路局在不违反本规则的前提下,可结合本局的具体情况制订补充规定和细则,报部计划司备案。
第74条 本规则从一九九一年一月一日起施行。同时废止(81)铁计字1502号公布的《铁路客货运输统计规则》和同本规则有抵触的有关文件、电报。


中山市随军家属就业安置暂行规定

广东省中山市人民政府


印发《中山市随军家属就业安置暂行规定》的通知

中府[1999]116号

火炬区管委会,各镇政府、区办事处,市属各单位:
现将《中山市随军家属就业安置暂行规定》发给你们, 请贯彻执行。

一九九九年十月十一日


中山市随军家属就业安置暂行规定

第一条 为保障中山市驻军随军家属的就业,促进部队
建设、巩固国防,根据国务院《军人抚恤优待条例》和国家、
省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机关、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以
及其他经济组织(含“三资”企业)应承担安置中山市随军家属
就业的义务,并依照本规定完成市政府每年下达的安置任务。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随军家属,是指经部队师以上政治机关
批准,有营级以上职务,服役15年以上或年龄35周岁以上的
军官的配偶。
第四条 符合就业条件的随军家属按本规定享受就业安置。
边防哨所的随军家属应优先安置。
第五条 随军家属就业(含工作调动)实行指令性安置与自
找单位、自谋职业相结合的办法。
第六条 中山市人事局和中山市劳动局是安置随军家属工作
的主管机关。市人事局负责安置随军前属干部身份的随军家属;
市劳动局负责安置随军前属工人身份和无工作的随军家属。
第七条 驻中山各部队应在每年的10月份将下年度需要在
中山市安置就业的随军家属名单填表登记,送市人事局和市劳
动局。
第八条 对随军家属工作的安排,从批准随军之日起6个月
内由市人事局、劳动局安置其工作。用人单位接到人事劳动部
门下达的安置任务后应尽快合理确定安置对象的岗位和工种,
并在规定时间内到人事劳动部门办理有关手续。
第九条 随军家属接到人事劳动部门就业通知后,应在规定
的时间内到指定的机关办理有关手续,除特殊情况外,随军家
属因逾期办理手续而被用人单位拒绝接收,或者随军家属不服
从安置的,人事劳动部门不再负责其工作安置。同时该随军家
属不能享受本规定第十条、第十七条规定的待遇。
第十条 随军前无工作单位的随军家属,经公安部门审批办
理入户手续后,6个月内未能安置就业的,从第七个月开始由市
民政部门每月发给150元的生活补贴,所需经费由市财政局在民
政事业费中解决。随军家属安置就业后不再发给生活补贴。
第十一条 随军家属自找单位,用人单位同意接收后,人事
劳动部门应优先办理有关手续。
第十二条 随军家属应当改变择业观念,积极自谋职业、自
找单位。鼓励随军家属到“三资”企业和私营企业及其他非公
有制企业就业,人事劳动等部门要做好随军家属劳动权益保障
工作。
第十三条 机关、企事业单位不得拒绝接收经人事劳动部门
安置的随军家属。
第十四条 接收随军家属的单位应与随军家属签定2年以
上的劳动合同。
随军家属与安置单位的劳动合同期满后,原则上应续约,
如不再续约终止劳动关系的,由人事劳动部门和社会职业介绍
机构优先推荐就业。
第十五条 在企业经济性裁员中,在同等条件下,随军家属
享有优先保留工作权。
第十六条 随军家属因所在单位撤销、关闭、破产而下岗的,
按国家、省、市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七条 随军家属失业期间,其家庭收入低于本市居民最
低生活保障线的,按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规定给予补助,所
需经费由市财政解决。随军家属重新安置就业后,不再享受市
最低生活保障补助。
第十八条 对接收安置随军家属就业工作成绩显著的单位
和个人,由市人民政府给予表彰和奖励,对拒绝接收随军家属
或不按规定完成接收安置任务的,由市政府视情节给予批评教
育或通报批评,并责令其接收;仍不接收的企事业单位,暂停
办理其单位调干、招调工手续,直至接收随军家属为止。
第十九条 本规定自颁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