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论文 »

浅议立案管辖中发现漏罪的管辖处理规则/刘婧

时间:2024-06-02 04:59:20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919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刑事诉讼法中的立案管辖主要分为自诉案件、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公安机关直接立案侦查的案件与军队保卫部门、监狱和国家安全机关侦查的案件几个部分。其中,自诉案件又分为告诉才处理的案件、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与公诉转自诉案件。当单一性质的案件发生时,依照其性质分类确定管辖机关即可。当同一当事人涉及与原案不同性质的漏罪案件时,则需要利用一定的管辖规则予以处理。

  一般而言,告诉才处理的案件罪名又被称为亲告罪,属于纯粹自诉案件的范畴。因此,当公安机关或人民检察院在侦查公诉案件过程中发现被告人还犯有此类案件时,只能告知被害人向法院自行起诉,而不得立案侦查。如发现其他类型的自诉案件(这些案件既可由被害人提起自诉,又可以由检察机关提起公诉),则可以进行立案侦查,继而由检察机关随同公诉案件移送人民法院,由法院合并审理。此类处理方式主要依照自诉案件的不同种类划分确定,处理规则比较明确。

  但是,如果自诉案件被告人的其他漏罪在侦查阶段、审查起诉阶段均未被发现,而在法院审理阶段被发现时,处理规则因原有罪名的性质而有所不同,可将其概括为“就近原则”。例如,当法院在审理某甲侵占罪(纯粹自诉案件)的过程中,发现被告人某甲还犯有抢劫罪,则正确的处理方式为将抢劫案件交由公安机关立案侦查,走正常公诉案件程序处理。重点是,如果法院是在审理某乙普通盗窃罪(公诉案件)的过程中发现了被告人某乙尚犯有抢劫罪未被追诉,此时应如何处理?一种意见认为应同样交由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回到追诉的起点;另一种意见认为,应直接交给检察机关,对被告人的漏罪予以补充起诉。正确的处理方式究竟应是哪一种?我们可以看到,侵占罪属于告诉才处理的案件,法院审理此案完全是出于被害人向法院的直接起诉,检察机关并不参与其中。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发现了抢劫罪,只能将这一漏罪发还案件追诉的起点,交给公安机关立案侦查。但对于普通盗窃罪来说,在法院审理环节之前存在着检察机关提起公诉的环节,由此,法院可直接将漏罪抢劫罪交给前处理机关,由检察机关补充起诉即可。这样的处理方式恰好体现了“就近原则”,简而言之,如果在法院审理环节之前存在先前机关(在公诉案件的审理中,先前机关就是检察机关),则交由先前机关处理;如果不存在(自诉案件中即不存在,都是直接由当事人向法院起诉的),只能将案件发回对应的立案管辖机关,回到追诉程序的起点。此做法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78条得到体现:“人民法院在审理中发现新的事实,可能影响定罪的,应当建议人民检察院补充或者变更起诉;人民检察院不同意的,人民法院应当就起诉指控的犯罪事实,依照本解释第一百七十六条的有关规定依法作出裁判。”同时,《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348条第2款也对此有所体现:“法庭审理过程中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诉人应当要求法庭延期审理:……(二)发现遗漏罪行或者遗漏同案犯罪嫌疑人,虽不需要补充侦查和补充提供证据,但需要提出追加或者变更起诉的;……”上述法条对“就近原则”提供了支持。

  总之,理清立案管辖中自诉案件与公诉案件交叉情况下的处理方式,以“就近原则”为指导,对比不同,因案而异,对于司法实务中处理类似案件有着良好的指导作用。

重庆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废止《重庆市人事争议仲裁条例》的决定

重庆市人大常委会


重庆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2012〕第38号


《重庆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废止〈重庆市人事争议仲裁条例〉的决定》已于2012年12月27日经重庆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九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



重庆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12年12月27日



重庆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废止《重庆市人事争议仲裁条例》的决定

(2012年12月27日重庆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九次会议通过)


重庆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九次会议决定:

废止《重庆市人事争议仲裁条例》(1999年11月25日重庆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

本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市政府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重要工作情况的实施办法

浙江省湖州市人民政府


湖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政府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重要工作情况实施办法的通知

湖政办发(2004)111号 时间:2004年12月29日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
现将《市政府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重要工作情况的实施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四年十月二十九日


市政府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重要工作情况的实施办法

为进一步建设法治政府、透明政府和责任政府,自觉主动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推进和完善民主法制建设,根据宪法、地方组织法和《湖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讨论、决定重大事项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特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报告事项
(一)法律、法规规定应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的事项;
(二)市政府每年确定的重点工作、重点工程、重点事项进展落实情况和市政府阶段性的重要工作;
(三)市政府需要市人大支持或共同推进的重要工作;
(四)列入市人大常委会专题审议的政府工作事项;
(五)市人大代表关心的并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
(六)市人大代表建议、意见的办理落实情况;
(七)《规定》明确应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的事项;
(八)市人大常委会和市政府研究后认为需要报告的其它情况。

二、报告方式
根据事项内容、紧急程度和有关要求,在市人大常委会会议或在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扩大)会议、重要事项征求意见会上报告。

三、报告人
在市人大常委会会议上,一般由市长或分管副市长报告。在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扩大)会议、重要事项征求意见会上,可由副市长或委托市政府有关秘书长、职能部门负责人代表市政府报告。

四、报告程序
(一)由市人大常委会秘书长和市政府秘书长商定报告的事项和形式;
(二)由市政府秘书长根据已确定的报告事项和时间,提出报告人名单,报请市长和相关副市长审定;
(三)报告的事项须经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同意;
(四)报告人、报告事项确定后,由市政府办公室反馈给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五)报告人、报告事项确定后,如遇特殊情况可作适当调整,有关调整事项由市政府秘书长与市人大常委会秘书长进行沟通协商。

五、报告时间
(一)市政府一般每两个月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一次重要工作情况;
(二)如遇特别重要或紧急的情况,可临时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召开主任会议及时听取报告。

六、工作职责
(一)如市长委托市政府有关秘书长或职能部门负责人报告工作的,由市政府办公室做好衔接与落实工作。
(二)报告所涉及的具体事项,由市政府办公室负责联系落实。